他们涉海而来【epub+azw3】1.7MB
作者: [爱尔兰] 奥德丽·马吉 出版社: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: 野spring 原作名: The Colony 译者: 徐芳园 出版年: 2024-7 页数: 509 定价: 69.80元 装帧: 精装 ISBN: 9787559868640
内容简介
入围2022年布克奖、奥威尔政治小说奖! 关乎艺术、土地和语言,爱与性,青春与苍老。 以清新如诗的文字书写一座夏日孤岛上的矛盾、爱欲和追忆, 延续百年的古老忧伤呼应当下的暴烈现实。
1979年夏。 一名英国画家来到爱尔兰西岸的一座小岛,试图找到画出毕生杰作的灵感; 一名法国语言学家紧随其后,为了研究岛上爱尔兰语的历史、现状与未来; 一个妇人怀念葬身大海的丈夫,选择通过艺术达成与丈夫环游世界的心愿; 一个男孩厌倦了荒僻小岛上的乏味生活,渴望跨海去追寻更大的梦想…… 两名外国访客打破了岛上宁静的生活,也勾起众人心中深埋已久的记忆和欲望; 而在不远的陆地上,报复性的流血冲突愈演愈烈,凯尔特的古老忧伤仍在延续……
“这座岛太小了,没法同时容下一个法国人和一个英国人” 夏日,偏远的爱尔兰海岛,英国画家和法国语言学家相继到来, 唤起激荡数百年的历史回音——谁支配谁?谁拯救谁? 一则映射古今殖民暴行的政治寓言, 一首语言和艺术、历史与暴力交织的凯尔特温柔哀歌。
入围布克奖、奥威尔政治小说奖:以多样笔触书写平静之下的矛盾和欲望 人物对话、内心独白、历史回顾、新闻简报…… 看世纪冤家英法拌嘴,听耄耋老妇追忆往昔, 品专家学者科普长文,读媒体报道血腥冲突…… 幽默又讽刺、沉静且动人,历史书写与个人叙事碰撞的典范之作!
“我们在这里习惯了想念,都是想念的专家” 为了活着,他们远涉重洋;为了追梦,他们背井离乡。 故土是爱尔兰人无法摆脱的重负,也是割不断的根。 家与国、传统与和现代,都融于这份一代代传承的想念。 ? 世界在崩坏,信念在瓦解,人与人的联结岌岌可危 狡黠和天真相遇,残忍与善良相随, 爱尔兰的命运与詹姆斯的前景在夏日交汇, 懵懂少年去何处寻找自己的位置? 当下的世界又将向何方前进
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操刀封面,便携小开本出门无忧 清爽白+忧郁蓝+珍珠银+沉郁灰, 海洋气息完美呈现小说风格,为夏日阅读增彩! 单封方脊口袋本,通勤、旅途、度假适用。
【名人推荐】 继承了辛格、特雷弗和托宾的文学传统,描写了被传统的重负逼到角落的爱尔兰生活……马吉的文字明亮、抒情而尖锐:时而滑入竖列的单字段落,时而沉浸于猎兔的细节或普鲁士蓝的气味,却始终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感。 ——《卫报》 马吉精巧地记录了岛上古老信念的瓦解……在主线叙事之外,还有北爱尔兰暴力冲突的宏大故事切片,简短的新闻报道读起来像是暴行的分类目录。马吉也采用其他有趣的方式讲述故事,人物的对话简明而直接,一些内心活动以意识流呈现,其他则是长短不一的诗行……马吉编织出一部关于语言、艺术、殖民主义和北爱尔兰冲突的小说,生动且引人深思。 ——《西雅图时报》 终于有部小说把读者当作成年人对待了,这真让人欣慰:它新鲜而不追逐文学新潮,引人思考但不聒噪,自成一派却从开篇的奇异戏剧到果决的结局都令人满意……除诸多主题之外,她的书也蕴含着其他元素——关于家庭、男人与女人、乡村社群,许多层次都在表面浮现,宛如一个似有若无的微笑,一条水中的鲨鱼。 ——《泰晤士报》 作为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意味着什么?《他们涉海而来》对此提出了迷人的洞见,并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和地域……马吉这部精妙的小说还歌颂了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需要。 ——《独立报》 《他们涉海而来》是一部思想小说。马吉以丰富的细节构建出她的世界……它基于一个悲剧频发的夏日里爱尔兰的残酷政治现实,同时提醒着我们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边界遗产。 ——《纽约时报书评》 朴素、简洁……一个关于语言与身份,关于艺术、压迫、自由和殖民主义的故事。《他们涉海而来》是一部关乎重大议题的小说。 ——《金融时报》 马吉这部引人入胜、原创性十足的小说从宏大和微观的视角思考了帝国主义、所有权、权力与剥削……书中还不乏人物间来回较劲的活泼幽默。 ——《每日邮报》 《他们涉海而来》是一部精彩的小说,一篇关于自然以及阶级、文化、性别间交锋的敏锐评论。书中写到暴力,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马吉捕捉到了潜藏在保护、教养之下更险恶的残忍。 ——玛丽·贝丝·基恩 《他们涉海而来》是一本生动、令人难忘的书,它关乎艺术、土地和语言,爱与性,青春与苍老。重大观念轻盈地编织在奥德丽·马吉强大的文字中。 ——萨拉·摩斯 仿佛一则寓言,就像历史本身,它给我们一个苦涩的教训……并且营造出一种情绪,在翻过最后一页之后仍留下令人不安的余韵,经久不散。 ——凯文·鲍尔
作者简介
作者 | 奥德丽·马吉(Audrey Magee) 爱尔兰当代作家,做过十二年记者,为《泰晤士报》《卫报》等知名媒体撰稿,报道过北爱尔兰冲突、波黑战争等议题。后转向文学创作,作品曾角逐国际都柏林文学奖、沃尔特·司各特历史小说奖、女性小说奖、爱尔兰图书奖等。《他们涉海而来》是奥德丽·马吉的第二部长篇小说,入围2022年布克奖、奥威尔政治小说奖。 译者 | 徐芳园 自由译者,译有《客居己乡》《出埃及》《国王》等书。

网友热评
岁月迢迢: 我们都渴望看到这两个涉海而来的殖民者被现实打脸,我尤其在结尾希望看到,弗朗西斯把画烧了,劳埃德的船在海里翻了,似乎结束的戛然而止,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,像殖民战争一样,道貌岸然的嘴脸,自私偷窃的本性,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,劳埃德觉得自己是艺术家(虽然在各种仿),马松觉得自己在拯救一门濒危语言(光荣使命感与对自己母亲母语反感的巨大讽刺对比),他们反而活的滋润,但是真正的苦痛还是那些被殖民者,是爱尔兰人,是阿尔及利亚人,失去家园,也像詹姆斯,渴望离开却再无机会,这种冷酷的没有希望的结局才是爱尔兰命运的真实写照 tata: 不得不说爱尔兰有很好的写作风水,岛屿风景也是我很喜欢的那类写作素材,rathlin island就是我很向往的北爱尔兰小岛,憧憬很多年。这本书一开始读以为是那种“外来者闯入”式模板,但其实岛屿人“走出去”的情结也很浓(詹姆斯这个角色自带贾樟柯早期作品人物属性),从英文书名The Colony的角度,我觉得作者是提供了一种国家空间和个人文化的双向殖民隐喻,还有传统与现代的对立,就感觉小说要承载的东西还挺多的。虽然写作格式很散文诗,但类似马松自言自语揭露身世背景那类长段文字相当有力度,新闻简报在各章节间穿插也提供了一种间离感。听说现在爱尔兰禁止捕捞海产品了,詹姆斯不用纠结去做捕鱼boy了。 豌豆草: 刚开始很不适应这样的写法,在主线故事里一会儿是画家眼里的世界,无数个以视觉为中心的简短画面,一会儿是语言学家连着几页不分段的、包裹着自恋和自身创伤的冗长碎碎念,又总是突兀地插入暴力新闻简报,读着读着又感觉这种形式很贴近生活本身,也更加显示出这样的隐性殖民对当地人的残忍:生活总是危机四伏,暴力随时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;我们的真实生活,只是他们客体化的对象、他们的工作速记。画家和语言学家带着剽窃而来的、自以为是的“杰作”离开了,他们因为傲慢永远只能“用错误的方式”看见他们想看见的,画家最后将詹姆斯手里的画笔改成鱼简直龌龊。他们真的不懂那个阴冷的爱尔兰式笑话吗?如果你真的要完全的沉浸,把你扔进海里试试吧。 zezezex: 本来还怕读不下去,劳埃德真是what a petty pretentous little shit,明明仿高更、抄创意还妄图扬名立万(想必是不会的因为幻想被写出来总是不能成真)。喜欢“你需要磨亮你的艺术家之眼了”“爱尔兰兔子杀手”之类的小细节,流血运动的穿插让我以为会发生什么,把故事也变成历史,但最后没有发生,有点戛然而止。 “我父亲的语言成了我的母语,我母亲的语言成了沉默。” 纯钧: 真的好希望这个无耻的劳埃德出现在新闻里,那副自私冷漠精致利己的嘴脸看得牙痒痒…好久没有如此沉浸地阅读小说了,就像穿过一幅幅蔚蓝色的油画,每个镜头都妙不可言,“文明世界”的自大(以某些“艺术家”“学者”为代表)真是狗屎一样的东西。
夸克网盘下载:
#免责声明#
本站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,该帖为网盘用户发布的网盘链接介绍帖,本文内所有链接指向的云盘网盘资源,其版权归版权方所有!其实际管理权为帖子发布者所有,本站无法操作相关资源。如您认为本站任何介绍帖侵犯了您的合法版权,请发送邮件 [email protected] 进行投诉,我们将在确认本文链接指向的资源存在侵权后,立即删除相关介绍帖子!
暂无评论